当上班不用再紧盯油表算成本,雨夜的老小区也亮起充电桩的柔光。
这些生活场景里改变的是很多家庭的出行逻辑,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8.5%,背后悄然改变的其实是技术的普惠。
比亚迪达成全新里程碑,1300万辆新能源下线,背后是上千万消费者在用脚投票,从续航参数到生活场景,消费着的理性也在推动技术回归本质,车型要更成熟可靠,既是家庭的移动生活空间,也是大家依赖的快充网络。
当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学校、单位、菜市场,当充电自由比加油自由更容易实现,你会发现产业真正挑战在于如何让技术进步持续温暖生活,更安心的电池、更无感的充电、更长久的续航、更包容的适老化、更普惠的服务。
衡量新能源产业的标尺,一定是普通人跳脱交通工具属性带来幸福感的提升。
绵阳拥有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5家,全社会研发经费(R&D)投入强度位居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