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以人形机器人为参赛主体的综合性运动会——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将在下月中旬于国家速滑馆拉开帷幕。随着赛事热度持续攀升,也引起人们对机器人技术突破的广泛关注。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人形机器人产业仍处于商业化初级阶段,落地应用仍然面临诸多堵点。技术成熟度不足、实际作业数据缺失、人机责任界定不清等三大核心问题,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企业也在寻找解决途径。目前,聚集本市超七成人形机器人整机企业的海淀区,正通过场景革命加速人形机器人破局。一些企业积极对接应用场景,打造开源平台,探索技术突破与产业落地的可行方向。
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推动体育赛事职业化,支持发展体育经纪人队伍,挖掘体育明星市场价值。2019年12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废止部分规范性文件的通知,《关于对国家队运动员商业活动试行合同管理的通知》等限制运动员商业活动的规定被废止。曾文莉认为,即便如此,目前国内体育经济的价值还有待充分释放。她对已走上职业化道路多年的网球充满希望,认为网球市场可能是一个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