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年:中销量承压 (理想汽!车)增长乏力 如何破局

来源:红网 作者:张美淑 编辑:唐欣仪 2025-07-21 03:11:26
时刻新闻
—分享—

余元勋

随着2025年上半年车企销量数据的集中披露,新势力阵营的格局正在经历剧烈重构。

作为最早实现规模化盈利的头部品牌,理想汽车6月交付量同比暴跌24%、环比下滑11%的表现,在一众同比增长的竞争对手中显得尤为刺眼。资本市场对此迅速作出反应,其港股股价在数据公布后一度下探至103.6港元,较年初高点已回调近30%。就现状来看,这个曾经凭借一骑绝尘的新势力标杆,正面临双线失守的成长阵痛。

市场失速

6月3.63万辆的交付数据,不仅是理想汽车自2023年以来首次出现同环比双降,更标志着其持续两年的增长神话正式终结。横向对比来看,零跑、小鹏、小米等竞争对手在同期均实现了超过50%的同比增幅,其中零跑以22.2万辆的上半年累计交付量反超理想,首次登顶新势力销冠。这种人进我退的反差,暴露出理想在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响应速度上的深层危机。

尽管L系列在5月完成智能焕新,但面对问界M9/M8、领克900、腾势N9的立体化围剿,理想引以为豪的"套娃战术"正显疲态。其中问界M8的横空出世堪称理想的噩梦,这款35.98万元起售的全尺寸SUV,凭借华为ADS智驾系统、鸿蒙4.0座舱的赋能,上市34天即斩获8万大定,6月交付量突破2.1万辆,直接冲击理想L8/L9的核心价格带。与此同时,零跑C16增程版以15.98万元的“半价理想”策略截胡入门市场,导致L6订单快速流失。这种上下夹击的态势,使得理想原本清晰的产品定位变得模糊不清。

与此同时,曾经被奉为圭臬的“家用SUV+增程动力+套娃设计”黄金公式,正在失去魔力。随着比亚迪、吉利等传统车企加速布局增程式技术,理想的差异化优势被迅速稀释。更致命的是,其引以为傲的“冰箱彩电大沙发”卖点已被竞品全面复制,新车主调研显示,仅12%用户仍将屏幕配置视为核心购买因素。当技术护城河逐渐瓦解,理想的产品力正在回归行业均值。

纯电困局

面对增程市场的饱和,理想将战略重心转向纯电领域,却在关键战役中接连受挫。2024年推出的首款纯电MPVMEGA,因“高铁造型”、“殡葬用车”争议和补能网络不足,上市首年销量仅1.22万辆,不足问界M9的零头。

承载纯电复兴希望的i8和i6,同样面临严峻挑战。i8作为35-40万元级的六座纯电SUV,虽拥有720km续航和VLA智驾系统,但用户对其“MPV化”设计的接受度存疑,部分试驾者直言“车头侧面更像商务车”。而定位25-30万元的i6,虽通过5C超充和大空间对标ModelY,但在小米SU7、小鹏G7等同级竞品的包围下,其“纯电界L6”的市场定位能否复制增程车型的成功仍需观察。

理想在纯电领域的困境,本质上是战略误判的结果。李想在内部信中承认,将MEGA当作成熟产品推广的决策失误,导致纯电车型上市节奏混乱,L系列销量也因资源分散受到拖累。看起来,理想的这场"输不起的翻身仗"仍布满荆棘。

方向盘该转向何处?

面对增程失速与纯电遇阻的双重困境,理想汽车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引擎,而未来的发展方向,或许可以从竞品中得到启示。从竞争对手的成功经验来看,零跑的崛起均离不开产品矩阵多元化和主流市场下沉两大策略。理想若想重现辉煌,需在以下两方面实现突破。

其一,加速纯电轿车布局。在增程SUV触顶、纯电SUV前景未明的双重压力下,理想极需跳出"SUV依赖症"。参考特斯拉Model3/Y占全球销量75%的案例,推出纯电轿车已是理想不可回避的破局点。但令人担忧的是,传闻中的纯电轿车至今未见量产时间表,当小米SU7已收割30万订单之际,理想在轿车市场的战略迟疑可能导致其错失关键窗口期。

其二,深化智能化护城河。在硬件层面,理想已完成VLA智驾大模型的技术储备,其端到端BEV建模系统在夜间国道超车、城市环路融合等场景表现优异。但在用户感知层面,需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体验的产品价值。例如,通过OTA升级强化智驾系统的决策鲁棒性,或开发家庭场景专属的智能交互功能,如儿童安全监测、车内健康管理等,以增强用户黏性。

车叔总结

总的来说,理想的困境本质是路径依赖的反噬。当"冰箱彩电大沙发"成为行业标配、增程技术光环褪去时,尚未建立电动化技术壁垒与多品类作战能力的理想,正为过去的战略单一性付出代价。这场期中考试的警钟已然敲响,接下来,理想要么加速推出颠覆性轿车产品重夺市场话语权,要么在友商的包夹中继续下沉。说到底,暂时的领先从不等于终局胜利,在这个不进则退的时代,唯有持续进化,方能在浪潮中站稳脚跟。

  阿拉木图人口近2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1000万人次;乌鲁木齐人口超过400万人,民航吞吐量规模在2700万人次。“新疆人均乘机次数更多,但乌鲁木齐国际旅客吞吐量不到阿拉木图的十分之一,国际货邮吞吐量更是阿拉木图的零头。” 李瀚明认为,换个角度,差距就是上升的空间。

来源:红网

作者:大嘉玉

编辑:尉俊驰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api.jxgbpx.cn/kdmf/76948669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