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庭俊
7月15日,“智汇洪科AI赋能土壤健康安全产业发展技术交流会”在洪山举行,来自人工智能、环境科学、地理信息、化学、农学等多学科的高校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技术在土壤健康安全产业中的创新应用与发展前景。
此次会议由洪山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洪山科技投资集团承办。作为洪山区落实“星光计划”、推进“五链融合”的重要行动,此次交流会搭建了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交流平台,为土壤健康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武汉市秀谷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从事农田土壤修复服务较早的头部企业,目前已自主形成一套领先行业的土壤修复管理体系,培养了首批土壤修复专业化技术人才,修复案例超过300例、面积逾300万亩。2024年,该公司专家工作站正式获批创建。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携手区科协、科投集团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不仅希望为自身发展寻找“AI+土壤健康”的跃升路径,更期待以技术升级促进土壤健康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会议特邀多位专家学者进行主题分享。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教授伍冬睿以《人工智能与商业应用》为题,从四次工业(科技)革命开始,用深入浅出的语言描绘了AI从“感知智能”走向“认知智能”的宏伟蓝图,也让与会人员看到了通用大模型在农业、环保、土壤治理中的无限可能。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教授郑茂腾则以渭南市农业大棚提取为例,展示《基于遥感AI的智慧农业信息提取与制图》研究成果。当GIS遇上AI,就能把“看不见的土壤”变成“算得清的图谱”,为每一块耕地配上“数字身份证”,真正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在地形或者大气干扰的影响下,怎么保证遥感技术在制图方面的可靠性?”“AI工具帮助我们高效率生产和学习的同时,如何保证自身思维的自主性?”“从计算机视觉以及遥感的角度来看,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现有知识如何与数据驱动结合,更好地让数字学习模型应用于各行各业?”在热烈的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围绕AI+土壤健康领域的技术落地难题和AI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困惑等展开深度对话,现场思维火花不断迸发。
本次会议通过“学术报告+产业对话”的形式,让大家进一步探讨AI技术与土壤健康产业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区科协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精准对接企业技术需求,持续搭建创新平台,推动“技术-资本-产业”形成生态闭环,为全区农业绿色发展与粮食安全注入科技动能。(记者廖宇智通讯员舒畅)
连日来,受高温少雨天气影响,黄河流域甘肃、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省(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针对流域相关省(区)旱情,黄河防总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简称黄委)第一时间分别启动抗旱四级响应和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自6月14日17时起,针对河南省启动干旱防御Ⅲ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相关单位落实落细各项抗旱保供水措施,做好旱情持续或进一步发展的应对准备。来源:红网
作者:王淑惠
编辑:暴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