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芯片领域的竞争,其实不仅仅是芯片本身,更是聚焦在生态上。
比如X86绑定了windows,形成了WINTEL联盟,这个生态才是PC领域,谁也绕不过去的生态联盟,其他cpu想要进军PC领域,得看windows答应不答应。
同样的ARM则绑定了安卓,形成了A-A联盟,这个生态是移动领域,谁也绕不过去的生态联盟。
而在AI芯片领域,则是英伟达的CUDA生态,目前全球有几乎90%的AI大模型,AI应用,是基于CUDA生态训练出来的,其它AI芯片,多多少少还是要看CUDA的脸色的。
CUDA是C语言和C++语言的拓展,以前只能在X86、ARM芯片平台上部署,无法在RISC-V芯片平台上部署,所以想要使用CUDA,就得使用X86、ARM的CPU才行,无法使用其它。
但是近日,英伟达表示,他们要将CUDA也移植到RISC-V的架构上了。
这意味着,未来使用RISC-V芯片的平台,也可以部署CUDA,也能够用于各种AI服务器了,这对于X86、ARM而言,肯定是一个重大利空。
为什么英伟达要这么干呢?一方面是英伟达本身目前也在大量使用RISC-V架构,英伟达在自己的AI芯片中,已经开始使用RISC-V核了。
甚至八年过去,英伟达已经在各类集成MCU里悄悄出货10亿颗RISC-V核心,是一个RISC-V使用大户,英伟达CUDA支持RISC-V也就正常了。
其次,这几年RISC-V发展的太快了,已经有各种CPU,从高性能的CPU到低功耗的CPU,全部都有,CUDA想覆盖更多的市场,更多的平台,支持RISC-V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接下来,就看ARM、X86如何应对,留住更多的AI用户,避免让他们转向RISC-V芯片了,毕竟英伟达的影响力,在AI领域还是巨大的。
且大家苦ARM/X86芯片已久了,早就期待可以使用RISC-V芯片了,如今英伟达给了他们一个机会,肯定会好好抓住的。
一是湖北枝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补税8500万元,因这笔税款被追溯至1994年,使得税务“倒查30年”成为舆论焦点。二是宁波博汇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月份收到当地税务要求补税5亿元的通知,最近企业宣布停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