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先生的一段话再次引爆了舆论。他提到,京东为一线快递兄弟们缴纳的五险一金,每年要花费超60亿。这个数字,让很多人震惊。震惊之余,也撕开了一个中国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最真实、也最痛苦的伤疤——社保。
一边是京东这样头部企业的“合规标杆”,另一边,是我在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大量民营企业主,他们谈起社保,几乎都是一声叹息,想尽各种办法“筹划”:有的按最低基数缴,有的只缴“三险”,有的劳务外包(变相不缴或少缴),有的干脆让员工签“自愿放弃协议书”……
这种巨大的反差背后,是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挣扎在生存线上的中小民企,社保的负担,到底有多重?它真的重到能压垮一个企业吗?
今天,我不站在道德高地上评判对错,只想以一名律师的身份,带大家算一笔最真实的账,看清这场生存与合规之间的残酷博弈。
一、算一笔账:一个员工背后,企业要多掏多少钱?
我们先来做一个最直观的测算。
假设你在北京一家民营企业工作,月薪税前10,000元。这10,000元,绝不是企业用你的全部成本。企业在你身上,还需要额外掏出一笔远超你想象的钱,用于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部分。
我们以2024年北京的社保缴费比例(估算,各地政策有微调)来计算企业需要为你支付的部分:
✦养老保险:16%=1600元
✦医疗保险(含生育险):10%左右=1000元
✦失业保险:0.5%=50元
✦工伤保险:按行业风险,约0.4%=40元
✦住房公积金:按12%计算=1200元
合计:1600+1000+50+40+1200=3890元
看清楚了吗?企业发给你10,000元工资,它自己还要再拿出将近3900元去社保和公积金中心。你的“名义薪水”是1万,而企业的“真实用工成本”是13,890元。这笔接近40%的额外支出,就是压在企业身上最沉重的“社保大山”。
现在,你再想象一个拥有100名员工、平均工资1万元的企业。它每个月光是社保公积金的支出,就高达近40万元,一年就是近500万。这笔钱,对于利润微薄的制造业、竞争惨烈的服务业来说,往往就是生与死的区别。
二、生存与合规的博弈:企业为何“铤而走险”?
账算清楚了,我们就能理解企业主们的“动机”了。他们冒着巨大的法律风险去规避社保,背后是几种深刻的无奈与考量:
1.生存之痛: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
对于很多中小民企来说,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周期,它们的利润可能只有几个百分点。如果严格按照实际工资足额缴纳社保,意味着直接亏损。这不是一个“道德选择题”,而是一个“生存选择题”。在“违法但能活下去”和“合规但立刻倒闭”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
2.认知之偏:短期成本与长期价值的错位
在一些企业主眼中,投入设备,能增加产出;投入市场,能换来订单。而投入社保,是一笔纯粹的、看不见短期回报的“沉没成本”。他们无法像感知机器轰鸣那样,感知到社保给企业带来的长期价值——比如员工归属感、雇主品牌形象、以及最重要的法律风险规避。
3.员工的“默契”:一拍即合的短期利益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普遍的现象。很多基层员工,尤其是年轻的、流动性大的员工,他们对未来的养老、医疗感知不强,更看重“到手工资”。他们会主动向企业提出:“别给我缴社保了,把那部分钱直接发现金给我吧。”这种“两厢情愿”的违法约定,让企业主产生了一种虚假的安全感,也让不合规操作变得更加顺理成章。但作为律师,我必须强调:这种协议在法律上是无效的,一旦发生争议,企业100%败诉。
4.历史之困: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社保征缴的力度相对宽松,导致市场上出现了“守法者吃亏”的怪圈。一家足额缴纳社保的企业,其人力成本比旁边不缴社保的同行高出一大截,在产品定价和市场竞争中完全处于劣势。这种环境,迫使一些本想合规的企业,也不得不“随波逐流”。
三、“京东现象”的启示:合规是顶级玩家的护城河
回过头来看京东。它为什么愿意,也必须支付这超60亿的社保?
首先,作为一家在美国和香港两地上市的巨头,它面临着全球最严格的法律监管和舆论监督。任何在用工合规上的瑕疵,都可能引发股价的剧烈波动和天价的集体诉讼,这是它承受不起的风险。
其次,这也是一种深度的战略选择。当企业发展到一定体量,尤其是像京东这样拥有数十万一线员工的企业,“稳定”压倒一切。足额的社保是维系这支庞大队伍稳定性的基石,是降低员工流失率、提升服务质量、建立雇主品牌的必要投资。它用高昂的合规成本,构建了一条其他竞争对手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京东的选择,对中小企业来说,不是一个可以简单模仿的范本,但它是一个清晰的“警示”:将合规成本,视为企业经营的固定成本,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变动成本,是企业走向长远发展的唯一路径。
律师的最后观察
社保的重负,是一个集经济、社会、法律于一体的复杂难题。它背后是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需求与企业生存发展之间的深刻矛盾。
近年来,“金税四期”上线,税务部门全面接管社保征缴,意味着国家对社保合规的监管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收紧。过去那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时代,正在快速终结。
对于仍在社保合规边缘徘徊的民营企业而言,继续采取“鸵鸟政策”无异于“饮鸩止渴”。风险不会消失,只会在时间的推移中不断累积,最终以“补缴、滞纳金、罚款”等形式,在企业最脆弱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未来的出路,一方面有赖于国家在顶层设计上,能否适度降低社保费率,为企业减负;另一方面,更有赖于企业经营者自身认知的转变——将社保视为对员工、对社会、更是对企业自身未来的长线投资。
因为在法治的商业社会里,最大的安全,永远是合规。
连日来,河南多地持续高温出现不同程度旱情,引发关注。目前河南情况如何?当地采取了哪些抗旱措施?国家对抗旱又有何举措?一文速览。延伸阅读:与 不少民企不缴少缴社保 而京东缴社保花60亿 社保负担有:多;重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