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数字红”利不要数字陷:;阱

来源:红网 作者:刘佩玲 编辑:养翊 2025-07-23 10:10:51
时刻新闻
—分享—

邓意婷

转自:贵州日报

舒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突破79.7%。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中国互联网覆盖范围的空前扩大,更意味着数字技术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网民规模的激增,一方面带来了数字经济规模迅速壮大、AI技术快速发展等成果,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沉迷、老年群体遭遇电信诈骗、农村电商虚假宣传、生成式AI伦理风险等。若缺乏有效监管,技术便利可能异化为“数字陷阱”。

数据安全是监管的核心。11.23亿网民基数庞大,个人信息保护尤为重要。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地需要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采集、滥用数据的行为“零容忍”。其次,针对青少年、老年等特殊群体,需细化保护措施。短视频平台“青少年模式”应进一步优化内容筛选与时长限制;银发群体的防诈骗教育,需结合社区与线上宣传双渠道推进。再次,平台责任必须压实。无论是网络文学,还是乡村电商发展,平台都应承担审核、监督义务,杜绝低俗内容、虚假交易侵蚀数字生态。此外,生成式AI的监管需与技术迭代同步,建立伦理审查机制,避免算法偏见与深度伪造技术危害社会。

护航数字红利,需凝聚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合力。政府应完善法规体系,填补新兴领域的监管空白;企业需以社会责任为先,将合法合规、正确的价值引导嵌入商业模式;公众则需提升数字素养,自觉抵制不良信息。比如,当前,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已提升至69.2%,村民辨别虚假宣传的能力有待提升,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形成合力,加强监管和宣传。只有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消费者自觉的良性互动,才能筑牢数字安全的长城。

数字红利全民共享的愿景,呼唤更严密的监管网络和更智慧的治理体系。筑牢“监管红线”,在规范中保障发展、在发展中强化治理,方能确保技术进步真正服务于人,让网民在清朗的网络空间中共享发展机遇。

  据官网介绍,四川绵阳是我国重要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邓稼先、于敏等9位“两弹一星”元勋和成千上万的科技精英在这里“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来源:红网

作者:禚寅

编辑:吕伟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api.jxgbpx.cn/kdmf/60634547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