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子轩
当玻璃粘合的安全隐患尚未解决,购车时承诺的4次保养又成了镜中花水中月,杨龙先生与四川长征超越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的纠葛,早已超出单一问题的范畴,演变成一场对消费承诺的集体拷问。
2025年1月,杨先生满心欢喜购入一辆沃尔沃S90L轿车,彼时,经销商不仅热情洋溢地描绘着车辆的卓越性能,更信誓旦旦许下“4次免费保养”的承诺,这无疑为这场交易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消费者的认知里,这四次保养是贴心服务的延续,是长期关怀的开端,是经销商与车主之间建立深厚信任的桥梁。
可现实却无比残酷,车辆因玻璃粘合问题陷入召回风波的阴霾尚未散去,保养承诺的落空又如同雪上加霜。时至今日,本该如期而至的保养服务不见踪影,既没有保养券寄达手中,4S店系统里也查无此项服务登记,当初信誓旦旦的话语,仿佛被一阵风吹得无影无踪。
面对车主的质疑与追问,4S店的态度令人心寒。涉及召回通知隐瞒,他们毫不犹豫将责任甩给厂家,对自身应尽的告知义务避而不谈;面对保养承诺无法兑现,又以各种理由拖延、推诿,先是声称“需仔细核实购车合同”,而后又在沟通中闪烁其词,顾左右而言他。全然忘却了消费者在购车时给予的信任,以及自身作为品牌经销商应肩负的责任。
无奈之下,杨先生寄希望于品牌方销售公司,期待能得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品牌方曾承诺在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这本该是问题解决的曙光,可现实却是,一两个月过去了,杳无音讯。这份轻飘飘的承诺,如同石沉大海,没有激起任何涟漪,只留下杨先生无尽的等待和失望。
在这场持续数月的漫长纠纷里,杨先生遭受的不只是具体问题悬而未决的困扰,更是整个消费过程中被敷衍、被轻视的无奈与愤懑。从购车时的殷勤相待,到维权时的冷漠疏离;从品牌方大力宣扬的“安全至上”理念,到召回通知被刻意隐瞒的冰冷现实;从白纸黑字(或明确口头)承诺的四次保养,到如今的矢口否认;从品牌方5个工作日答复的承诺,到一两个月后的毫无音讯,四川长征超越销售服务有限公司及品牌方的种种行径,将“契约精神”践踏得支离破碎。
当一家4S店连最基本的保养承诺都无法履行,当它对关乎生命安全的召回通知视若无睹,当品牌方做出的答复承诺也沦为空谈,消费者不禁要问:在这场看似公平的交易里,究竟还有什么是可以信赖的?是展厅里闪耀的品牌标识,还是合同上那些模棱两可的条款?是销售顾问巧舌如簧的言辞,还是维权路上四处碰壁的艰难?
或许在经销商和品牌方眼中,一次保养的成本不过是微不足道的数字,一次召回通知的传达也无关紧要,一个答复的承诺也可以随意背弃,但对于车主而言,每一项承诺的落空,都是对消费信心的沉重打击。当信任的基石被一次次撼动,最终崩塌的,不仅仅是单个消费者对这家4S店和品牌的信赖,更是整个品牌在市场中苦心经营的口碑与形象。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一段时间以来,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给不少外国汽车品牌带来压力。”美国CNBC网站18日报道称,美银证券汽车产业分析师约翰·墨菲当天在美国汽车媒体协会有关活动中表示,美国底特律三巨头(即通用汽车、福特汽车和斯特兰蒂斯)应“尽快”退出中国市场。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三大车企需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削减开支,尤其是在内燃机业务方面,因为这是目前利润的主要来源。来源:红网
作者:希柔惠
编辑:林怡纯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