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30:0【架战机!集】结西太解放军严阵以待特朗普火速点名中国

来源:红网 作者:休景彰 编辑:麴芷容 2025-07-19 04:54:13
时刻新闻
—分享—

尧诗

一到暑假,最让家长头疼的就是孩子玩手机停不下来,打游戏到深夜,让家长心力交瘁,夜不能寐。

我很能理解家长的不安与焦虑,担心与恐惧,但家长要清晰一件事:

你所抗拒的都会持续。

家长越是对孩子玩游戏和玩手机零容忍,越是焦虑和想要控制孩子赶紧放下手机,越是引起孩子激烈的反抗。

不仅没有办法抑制玩手机的欲望,还会让亲子关系矛盾升级。

这时大概率会出现,不仅管不住孩子玩,还会让玩手机的行为更加失控。

很多家长都说是游戏坑了孩子,手机毁了孩子,把愤怒都投射给了手机和游戏这个“毒药”。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的确游戏容易成瘾,但这并不是孩子摆烂的真正原因。

家长与其激烈地跟游戏对抗,对手机围追堵截,不如反向思维来呈现一下孩子沉迷游戏的底层逻辑:

首先,游戏给了孩子很多即时满足和价值感。

也就是玩游戏的时候很爽,很轻松,也有很多奖励,所以孩子一玩起来就很开心,停不下来。

游戏的设计就是让人忍不住继续,让人有依赖性和成瘾。

而成瘾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价值感和满足感,以及即时奖励。

家长要反向呈现一下,探索一下自家孩子: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能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在跟父母沟通与相处的过程中,是得到的正向评价多,还是负面批判多?

孩子除了手机和游戏之外,还能从哪些地方获取价值感与成就感?

其次,孩子为什么放不下手机?背后的核心因素是什么?

孩子在学校中是否有朋友?是否有多姿多彩的生活方式?

是否每天只是被父母催着学习?是否父母每天都在跟孩子发火和讲道理?

如果学习和家庭生活,老让孩子烦躁,让孩子丝毫感觉不到乐趣。

那么孩子就丧失了现实生活中的倾诉与沟通欲,一股脑沉溺于虚拟世界给的些许温暖中,无法自拔。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不开心,感觉不到乐趣。

尤其是情绪焦虑或YY的孩子,在现实的生活中落差感太大,更容易沉迷于手机的短暂快乐中。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孩子太难过或失落,觉得生活无趣时,玩一玩游戏,看一看手机,也是一种自我疗愈。

家长既要看到孩子玩手机成瘾,的确是坏事的一面,也要看到手机与游戏带给孩子的疗愈与修复功能。

最后,家长要理性客观的看待孩子沉迷游戏这件事。

面对孩子沉迷玩游戏与手机这件事,家长的焦虑与担忧是正常的。

但家长也要清晰一件事:

但凡孩子已经成瘾,不可能采用什么外力就能让孩子立刻停下来。

先弄清孩子沉迷游戏的底层逻辑,先尝试去理解孩子,修复有裂痕的亲子关系。

这时孩子对父母的防御意识就会降低,沟通也会顺畅一点。

但即便如此,孩子也不可能立刻放下手机,从游戏中挣脱出来。

孩子沉迷游戏或手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情绪越来越压抑,导致外部依赖的过程。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破冰行动也不可能即时完成。

家长需要的是耐心,是慈悲之心,是包容之心,是反向思维的落地。

多去关心孩子的情绪,多去觉察孩子的动机,多去跟孩子打成一片,多给孩子一些正向的反馈。

当孩子感觉自己有用,被需要,被理解,被尊重时。

当孩子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废物,就重建了自我反馈机制,就重塑了信心。

一个有信心,有勇气的孩子,才能从沉迷游戏中慢慢走出来,才能放下手机,在现实中做更多自我爽感与成就感的事。

  据国际网球联合会发布的《2021年全球网球报告》,2021年全球参与网球运动的人口有8718万人,中国以1992万人成为全球网球参与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占全球总网球人口的22.9%。同时,中国网球场的数量也为全球第二,达49767个。网球教练则以11350人位居全球第五。

来源:红网

作者:曹平泉

编辑:亥依云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api.jxgbpx.cn/kdmf/56415_8431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