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圈,沉寂颇久的孙正义又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最近,他公开表示,打算在今年于软银集团内部部署10亿个AI智能体,还要给这些智能体设计专门的操作系统。此语一出,业界纷纷侧目,孙正义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要搞清楚孙正义的意图,先得明白AI智能体是何方神圣。简单来说,AI智能体就像是一个个具备自主学习和决策能力的“数字小助手”,能按照设定的目标,自己思考、行动,还能创造新的智能体。比如,用户只需下达任务指令,OpenAI在今年1月发布的AI智能体Operator,就能自主执行工作。基于o3模型的AI智能体DeepResearch,可用于知识工作,实现日常任务自动化,像生成财务报告、起草文件和管理客户咨询这类工作,它都能轻松应对,让专业人员得以把精力集中在更具创意和战略性的决策上。
其实,孙正义对AI智能体的“执念”早有端倪。今年2月,他宣布软银电信部门与OpenAI成立各占50%股份的合资企业,目标是向本地产业推广名为“CristalIntelligence”的企业级AI产品,覆盖汽车制造商、零售商等多个行业。软银集团旗下各公司不仅采用OpenAI的工具,还计划每年砸下30亿美元用于相关服务。
而这次提出部署10亿个智能体,无疑是孙正义AI战略的进一步升级。
从孙正义的过往经历来看,他一直是科技领域的“激进派”。早年间,他花5分钟就决定投资阿里巴巴,在雅虎仅有15个人时就注资1亿美元,这些大胆的投资决策,为他赢得了丰厚回报。
在AI时代,孙正义同样不想错过这班“高速列车”。2012年起,软银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收购人工智能企业股份;2017年,孙正义专门成立软银愿景基金,投资科技领域的创新公司与初创企业,其中,斥资320亿美元收购英国半导体公司ARM,堪称软银涉足AI领域的关键一步。如今,ARM市值接近1500亿美元,这笔投资的成功,也让孙正义在AI领域的投资布局愈发大胆。
到了2024年,软银集团动作不断,相继投资AI明星创企PerplexityAI,领投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SkildAI,与美国TempusAI成立医疗合资公司,收购英国AI芯片独角兽Graphcore。这其中,Graphcore被称为“英国版英伟达”,孙正义此举被视作弥补当初错失英伟达的遗憾,试图在AI芯片领域抢占一席之地。
而此次大规模部署智能体,孙正义有着多方面的考量。
从商业角度看,若10亿个智能体部署成功,软银有望在多个业务领域实现效率的大幅提升。在客户服务方面,智能体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快速响应客户咨询,降低人力成本;在数据分析领域,智能体能够迅速处理海量数据,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支持。这些效率的提升,最终都可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商业利润。
从战略布局来看,随着AI技术的发展,拥有大量智能体,就相当于掌握了未来竞争的“先手棋”。当其他企业还在探索如何有效应用AI时,软银已经构建起庞大的智能体网络,形成技术壁垒。而且,孙正义提到的让智能体自主学习、创造新智能体,若能实现,软银或许能打造出一个自我进化的AI生态系统,这将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占据绝对优势。
此外,孙正义与OpenAI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软银已表示,将向OpenAI投资高达300亿美元(取决于OpenAI对运营结构的重组情况)。通过在内部部署大量OpenAI技术支持的智能体,软银既能深度参与到AI技术的实际应用中,又能为OpenAI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和数据反馈,进一步巩固双方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AI技术的发展。
不过,要实现部署10亿个智能体的目标,并非易事。技术层面,要确保如此庞大数量的智能体稳定运行,对算力、算法的要求极高,软银需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安全层面,大量智能体的存在,可能带来数据泄露、恶意攻击等风险,如何保障智能体的安全运行,也是软银面临的一大挑战。
总之,孙正义宣布部署10亿个智能体,是一场大胆且极具野心的尝试。若成功,软银有望在AI时代实现华丽转身,成为行业的领军者;若失败,也将给孙正义和软银带来巨大的损失。但无论结果如何,这一举措都将对AI行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值得持续关注。
当地时间8月29日,巴黎残奥会首个比赛日。在伊夫林省圣康坦自行车馆,中国队选手李樟煜上演了一场“速度与激情”。男子C1级3000米个人追逐赛资格赛,他以3:31.338的成绩刷新该项目世界纪录。决赛中,李樟煜状态火热,夺得金牌,这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本届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另一位中国队选手梁伟聪摘得银牌,恭喜中国队包揽该项目金银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