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2025年7月21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巴加埃在记者会上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伊朗将与中国和俄罗斯就伊朗核计划问题举行三方会谈。
巴加埃表示,在过去一年里,伊朗与中国、俄罗斯就如何落实核协议进行了多次有效沟通。
他同时批评欧洲国家,说他们总是用“快速恢复制裁”这个机制来威胁伊朗。
这里这个“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简单说就是,如果伊朗违反核协议,欧洲国家可以立刻恢复对伊朗的严厉制裁。
这个消息一公布,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因为就在同一天,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发出了非常强硬的威胁。
他说:“如果有必要,美国还会再次摧毁伊朗核设施。”
他还提到伊朗外交部长阿拉格齐曾经说过,伊朗的核设施确实遭到了严重破坏。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说这样的话了。
早在2025年6月24日,美国就出动B-2轰炸机轰炸了伊朗的福尔多、纳坦兹等核设施,导致伊朗暂停了铀浓缩活动。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显示,那次轰炸让伊朗的核计划至少推迟了三个月,很多设备被炸坏,地下设施也严重受损。
但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放弃铀浓缩计划。”
这种表态既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也是对美国的强硬回应。
特朗普这次特意强调“再次摧毁”,传递出两个危险信号:
一是美国可能掌握了伊朗核设施的最新情况;二是美国已经在做军事打击的准备。
根据美国国防部的部署,美军在波斯湾地区已经集结了两个航母战斗群、12架B-52战略轰炸机和几百枚“战斧”巡航导弹。
这个军事力量比2020年刺杀伊朗将军苏莱曼尼时还要强大。
不过,特朗普说“再次摧毁”也暴露了一个事实:上次轰炸其实并没有完全摧毁伊朗核设施,美国刻意夸大了战果。
在这个敏感时刻,伊朗宣布与中国、俄罗斯举行三方会谈,显然不是偶然的。
伊朗这么做,是在绝境中寻找出路的一步妙棋。
从这一年伊朗的动向就能看出,伊朗的外交转向是早有筹谋的。
2025年3月,中国、俄罗斯和伊朗就在北京举行过三方会晤。当时三方发表联合声明,明确反对单边制裁,强调要通过政治对话解决问题。
这种战略互信在7月21日的三方会谈消息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俄罗斯承诺向伊朗提供S-500防空系统和新型雷达,帮助修复被以色列炸毁的防空系统;
中国则重申支持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并承诺增加从伊朗进口石油,缓解伊朗的经济压力。
这种“军事支持加经济支持”的双重保障,让伊朗在面对美国威胁时多了几分底气。
美国的强烈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特朗普政府一直把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主要对手,想方设法要遏制伊朗的核计划。
现在伊朗拉上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大国一起谈核问题,等于把问题国际化,让美国难以单独对伊朗施压。
更让美国担心的是,中国和俄罗斯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国际事务中有重要影响力。
他们支持伊朗,会让美国在中东的政策受到更多制约。
说实话,现在处境最尴尬的欧洲国家。
英国、法国、德国原本计划在7月25日启动那个“快速恢复制裁”机制,但伊朗威胁要撤销对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承诺。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咽喉要道,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
如果伊朗真的这么做,欧洲的能源供应将面临巨大风险。
更为讽刺的是,美国的军事威胁反而促使伊朗更快地与中国、俄罗斯靠近,美西方国家被晾在一边,这种结果恐怕是美国没有预料到的。
除此之外,以色列的日子也不好过。
虽然以色列军队在6月的空袭中重创了伊朗核设施,但伊朗通过黎巴嫩真主党和也门胡塞武装建立的“抵抗阵线”依然存在。
一旦美国和伊朗爆发全面冲突,以色列很可能要同时应对多条战线。
这也是为什么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最近突然“生病”的原因之一,他不想被卷入更大的冲突。
中国和俄罗斯在这次三方会谈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俄罗斯通过出售武器和举行联合军事演习,巩固了它在中东的影响力;中国则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扩大与伊朗的合作。
这种合作方式很巧妙,既没有和美国正面冲突,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了伊朗。
当然,中俄的支持也不是无条件的。
俄罗斯自己还陷在乌克兰危机中,对伊朗的帮助更多是象征性的;
中国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原则,更希望通过多边对话来解决危机。
这种微妙的平衡,决定了伊朗的“中俄牌”既是保护伞,也是一种约束。
回顾历史,美国和伊朗的较量总是陷入“冲突-缓和-再冲突”的循环。
从1979年伊朗人质危机,到2020年伊朗将军苏莱曼尼被美军刺杀,每一次危机都在考验双方的耐心。
2025年的这场博弈比以往更加复杂:美国想用“军事威慑加经济制裁”的组合拳压服伊朗,而伊朗则用“发展核技术加联合大国”的策略来应对。
伊朗外长阿拉格齐曾警告说:“战争不是游戏,它会让整个中东变成废墟。”这句话值得所有人深思。
在这个高度敏感的时刻,中国、俄罗斯和伊朗计划举行的三方会谈,意义重大。
它不仅是伊朗在困境中寻求突破的尝试,也是中俄两国在中东发挥建设性作用的体现。
对美国来说,这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它意味着美国在中东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
但换个角度看,如果会谈能推动伊朗核问题重回政治解决的轨道,避免中东爆发新的战争,那对各方都是好事。
现在就看相关各方能否拿出足够的智慧和诚意,让这次会谈真正成为中东和平的契机。
——THEEND——
参考资料:参考消息——外媒:中俄伊举行三方会晤
央视新闻——特朗普:如有必要美国还会再次摧毁伊朗核设施
2024年,西安机场旅客吞吐量4703.04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1位;乌鲁木齐机场旅客吞吐量2776.57万人次,排名全国第18位。西安去年GDP为13317.78亿元,排名全国第21位;乌鲁木齐去年GDP仅为4502.16亿元,排名全国第74位。延伸阅读:与 特朗普摊牌 (考虑再炸)伊:朗 中俄做出承诺; 哈梅内伊可以安心了 的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