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市的零跑B01,将价格打入了10万元内,售价8.98-11.98万元。
A级纯电轿车并不是一个新兴的蓝海市场,这个市场的老牌强者,是比亚迪秦PLUSEV、埃安SPLUS等,新锐是在去年8月上市的小鹏M03。
他们之中,有的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为大众所熟知;有的依靠智能化与年轻化的精准定位,爆发出后来者的潜力,并促使前者进行智能化升级。
即便如此,零跑并未让与对手的竞争,占据全部视线,相反,零跑目标直指主流燃油车用户,意图在新能源渗透率年底或达60%的窗口期抢夺份额。
对于这部分后期大众而言,实惠大碗的「水桶车」最能打动他们。
于是我们看到,零跑B01从拥有650km的CLTC续航、800V架构、8295P座舱芯片、18分钟从30%充电至80%等能力的11.98万元顶配版,到较为纯粹的8.98万元的入门版。
零跑B01六个版本齐下,尽可能地覆盖了该层级消费者的需求。
只是,在过去的两年里,价格战往往也是从A级市场开启,零跑B01相比同级竞品更为实惠的价格,足以引起其他品牌的警惕.
面对可能存在的竞争,零跑B01的底气源于何处?之于零跑,B01又处于怎样的地位?
我们一起来看看。
底气
零跑B01理论上的直接竞争对手,小鹏M03售价11.98-13.98万元、秦PLUSEV智驾版售价10.98-12.98万元,以及14.98-15.68万元的埃安SPLUS。
若零跑B01的通勤领航辅助真能如官方承诺的那般上市即交付,那么在四款产品之中,零跑B01的续航、充电时间、辅助驾驶上的表现要优于比亚迪秦PLUSEV和埃安SPLUS;
辅助驾驶、续航能力即使不如小鹏M03,B01在800V架构下实现的从30%补能至80%需要18分钟的表现,也优于同等条件下400V架构下,需花费至少26分钟的小鹏M03。
而在此之外,不同于A级车型在驾控上的短板,朱江明称在他驾驶零跑B01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最大的感受是「B01的操控是零跑所有车里面最好的」。
这样一款被官方称为「无短板」的车型,其拥有不能被忽视的竞争力,当其销量开始向上爬,必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警惕。于是,熟悉的让利策略,或有机会卷土重来。
当被问到竞争对手要让利多少,才能够让零跑B01产生压力时,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十分自信地回答了一句「我们不怕友商能拿得出降价优惠」。
对于熟悉零跑的人们而言,其原因并不难猜:零跑在自研制造与全域整合的优势下,以成本定价,其所能给到的,已经是较为接近低线的价格。
因此,只要「大家都保持合理定价」,零跑B01,及所有车型「绝对有超强的竞争力」,并进一步改善零跑的毛利率,再加上国家不支持降价内卷,零跑没有表现出对友商大幅降价,从而接近零跑B01价格的担忧。
朱江明随后补充称,零跑的理念是以自己的能力,在同价产品里面,做到配置最高,但仍以成本定价,普惠大众。
零跑的全域自研,正愈发显现它的光芒,而零跑B01还不是最能体现其全域自研优势的产品。
朱江明在群访上透露,零跑的二季度财报或将「达到,甚至超越大家的预期」,对得起大家对零跑的期待。
这两年的零跑足够亮眼,刚刚过去的2025年上半年更是成为中国新势力销冠,并且多周周销量超7k台,表现显著优于不少新势力品牌。
只是,零跑在半个月前全新C11的群访上,曾表示一时的销冠并不代表未来会高枕无忧,零跑需要寻求更高层次的进步。
在零跑的标准中,这意味着,未来3年内,零跑要实现年销百万台,达到车企存活的基准线;而在更长远的未来中,零跑以年销400万台为目标,「成为世界级电动车企」。
每一步,都要有充足的考虑。
这体现在零跑的产品推新顺序上,就是对市场需求的密切关注。
面对「零跑产品推新顺序混乱」的疑问,零跑解释称,12-18万的C系列满足用户的智能化需求、10-15万的B系列可以与油车在同价基础上掰手腕。
而或在10月份慕尼黑车展亮相的、属于豪华车型类别的D系列,是满足市场对豪华车型增大的需求,如此循序渐进,是确保零跑每款车型「都要有销量」的关键。
若零跑一开始便推出更为评价的A系列车型,反而不利于零跑后续车型产品的向上。
按照零跑的说法,接下来即将亮相的D系列车型,会是一款「非常有情绪价值的车」,也将更能展示零跑自研能力,同时,B系列还会有一款新车型,进一步助力零跑未来3年年销百万的目标。
2026年,零跑将迎来A系列车型、品牌旗舰车型的推出,后者更是会有「黑科技」、「超越大家期待」、「人无我有」的东西。
而在海外,零跑未来会把大零部件——如座椅——尽可能本地化,较为方便运输的自产零部件则在国内生产,面对本地化生产会带来的人力成本会上升,零跑综合考虑关税、运输等因素后,认为这是值得的。
C系列与B系列当前车型的成功,给了零跑继续向前的底气与勇气。当打好基础后的零跑蓄力向上冲刺,D系列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完)
参与运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西畔的国家网球中心两片红土网球场地的维宁体育创始人、CEO纪宁8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本就稀缺的网球场馆在郑钦文夺冠后变得更加炙手可热,现在根本都约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