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3日讯近日,省国资委编制印发《省属企业育新行动方案(试行)》,遴选一批资源条件好、市场潜力大、技术成熟度高、技术先进性强的战新企业及项目,精准制定支持政策,实施梯次培育,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创新型企业聚链成群。
省国资委科技创新处处长、一级调研员王明华说:“开展省属企业“育新行动”,目的是聚焦重大战略、重点领域、重要技术,遴选一批高成长潜力的种子期、初创期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企业及项目,在政策上给予其更多的“阳光雨露”,助力其顺利跨过企业成长的“死亡谷”,健康成长为“参天大树”,孵化培育一批省属企业的“六小龙”和“单项冠军”。”
记者了解到,在育新行动的实施过程中,省国资委主要把握三个方面。
一是在项目遴选上注重“优中选优”。聚焦省属企业主责主业,围绕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布局,对育新企业及项目,主要从资源条件、市场潜力、技术成熟度、技术先进性四个维度,按照相关国家技术标准,组织专家进行科学的评估评价,原则是“择优遴选、宁缺毋滥”,注重“成功率”,确保育新企业和项目具备好的“基因”。
二是在培育过程上注重“梯次培育”。遵循项目研发过程和企业成长规律,对于一些新技术、新模式催生的新项目和新企业,省国资委原则上将按照小试-中试-产业化这一发展过程,将育新企业和项目分为A、B、C三个培育阶段,设置不同的培育机制和方式。“就好像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对一些优等生进行接续培养一样,分阶段培育,全过程陪伴,各培育阶段紧密衔接、环环相扣,成熟一批、递进一批。”王明华说。
三是在政策支持上注重“量身定做”。进一步丰富支持政策的“工具箱”,打好支持政策“组合拳”,在既有政策体系下,统筹用好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员工持股、项目跟投、超额利润分享等激励方式,加大省属企业创投基金支持,探索中长期评估评价机制,“一企业一方案、一项目一方案”,进行支持政策的精准匹配和有效协同,最大限度发挥政策的赋能作用。
“在育新行动推进过程中,我们还采取分级负责、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模式,列入“一把手”工程,加强工作协调,强化定期评估,完善管理体系,纳入年度考核和日常调度,”省国资委科技创新处处长王明华说,“我们要以考核压实责任、以督导推动落实,确保育新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提质增效,为科技强省战略作出更多更大的国资国企贡献。”
闪电新闻记者陈银报道
纪宁说:“欧美国家的网球市场已逐渐进入饱和阶段,中国被认为可能带来新的爆发性增长点。”他认为,在中国这个网球新兴市场,应更充分地挖掘体育明星的商业价值。“这有利于全面释放中国体育经济的增长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