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被中国车企卷得面目全非。
2025年7月15日下午6点,理想汽车公众号发布周销量,文章标题为《2025年第28周,周销量0.73万辆》。文章内容中小字部分显示:本文所指销量与每月1日发布的交付量数据统计口径不同。
我对“0.73万”这个数据没有体感,我不知道它能代表什么。并且该数据与每月1日发布的交付量数据统计口径不同,也就是说,每周的销量数据加起来并不一定等于每月1日发布的月交付量。
从车企本身来看,它有发布自家汽车周销量数据的权力。毕竟,车企掌握自家汽车销量的一手数据,不用说周销量,就是日销量、时销量分分钟都能统计出来。车企发布自家数据的目的在于营销和宣传。只要没有发布别家数据进行恶意对比,就算是没有突破底线。
但从行业角度来看,按年、季度、月来统计数据是大多数人能普遍接受的,也是很多行业或部门用来发布数据的基本常识,而按“周”统计数据,除了增加行业焦虑,加剧内卷,我找不出任何对行业的正向引导。
随后又刷到了几篇媒体文章,是对各车企周销量榜单的解读,都配了各车企的周销量排行榜。解读部分我不太关心,我的认知里找不到周销量排名能代表的任何意义。我关注的是数据统计的来源和口径,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
几天前的2025中国汽车论坛上,中汽协的领导严厉批评了周榜单的现象:有了周榜单的发布,是不是还要来日榜单,这个严重地误导歪曲行业运行事实情况。
需要指出的是,中汽协批评的是周销量榜单现象,像理想汽车这种只发布自家的周销量数据,不在中汽协批评的范围。
其实,早在3月18日,中汽协公众号就发布过《关于规范企业数据发布的倡议书》,倡议企业停止对外发布销量周榜。中汽协作为一个自律性的社会团体组织,可以提出倡议,可以提出谴责,但没有约束力。
现在的情况是什么?月销量榜并没有绝迹,而且你都看不出是谁做的榜单。无数据来源,无榜单制作人信息,主打一个做了“好事”不留名。
你可以说你的,我还是做我的。而且你也不知道我是谁。尴尬的是你,不是我。
车企的内卷和媒体的推波助澜在共同炮制一个现象:增加行业焦虑的周销量,挑战所有人智商的周销量榜单。
据英国政府13日发表声明称:“今天的行动包括英国首次针对俄罗斯总统‘影子舰队’中的船只实施制裁,俄罗斯利用这些船只规避英国和七国集团(G7)的制裁,并继续不受限制地进行石油贸易。”这些新制裁还针对俄罗斯军方的弹药、机床、微电子和物流供应商,包括位于中国、以色列、吉尔吉斯斯坦和俄罗斯的实体。声明写道,英国首相苏纳克在意大利参加G7峰会时宣布了这些新的制裁措施,“这将削弱俄罗斯为其战争机器提供资金和装备的能力”。延伸阅读:与 一:文读懂 (教你48%充电)宝如何顺利带上飞机 的相关文章